據參考消息26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月24日文章】題:民意與政府行動間日益擴大的鴻溝(作者羅伯特·W·梅里)
  政治火山何時爆發?何時才會有一名美國政治家,領導國民對失控的政府發起進攻?華盛頓的國家領導人何時才會開始重新根據民意來設計和修改自己的政策與行動?
  為己所用
  換言之,美國人民何時才能在“把民主還給我們”的高昂呼聲中,發起政治起義?而這也恰恰是美國曆史上反覆上演的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它是1825年之後安德魯·傑克遜掀起政治旋風的動力,當時,約翰·昆西·亞當斯與亨利·克萊達成了一樁看似腐敗的交易———眾議院議長克萊在總統選舉中給亞當斯讓路,換取國務卿的位置,而這個位置在當時是成為總統的最佳跳板。
  這一主題還在上個世紀之交推動了進步主義政治的發展,當時,很多美國人認為,國家已經被工業和政治寡頭控制。上世紀80年代,它還成為羅納德·里根進攻控制聯邦系統的管理者階層的口號。1994年,當國會腐敗被披露,眾議院共和黨領導人紐特·金里奇率領該黨一舉成為眾議院多數黨的時候,這一主題發揮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們的歷史上,美國人民的情緒與政府官員忽視和踐踏這些情緒的意願之間,很少出現如此巨大的鴻溝。讓我們先來看看三個最突出、但絕非僅有的例子。
  一意孤行
  皮尤公司最近的一項調查指出,美國人民不希望卷入烏克蘭局勢。56%的受訪者說,置身事外比對俄羅斯採取強硬立場更重要。只有29%的人說,採取強硬立場更重要。換言之,美國人民希望烏克蘭和俄羅斯自己去解決目前的複雜局勢,因為這對美國的核心利益沒有什麼影響。
  然而,烏克蘭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亂管閑事造成的。在這次民意調查之前很長的時間里,以負責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和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傑弗里·派亞特為代表的美國官員,就在慫恿異見人士推翻烏克蘭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順便說一句,亞努科維奇是正式選舉產生的總統)的政權。甚至在抗議運動發展成流血事件之前,紐蘭就在背後運作,希望一旦亞努科維奇被推翻,他的繼任者會是一位符合美國國務院要求的人。
  但是,當紐蘭在烏克蘭弄權並聲稱美國應該在這場由她煽動的鬧劇中表現出“去他的歐洲”(歐洲才是這場危機的合法參與者)的姿態時,她考慮過美國輿論嗎?沒有證據說明她有過這樣的想法。相反,她就像一個美國管理者階層的代表,認為自己可以凌駕於政治之上,不被國民情緒左右。
  有限改革
  再來看看關於國家安全局(NSA)的輿論,它的所作所為被爆料者愛德華·斯諾登公之於眾,引發強烈反響。《華盛頓郵報》的一次民調顯示,66%的美國人對NSA“收集和使用(他們的)個人信息”感到擔憂。皮尤調查也得出類似的結論,而美聯社調查顯示,60%的受訪者反對NSA收集美國人的電話和上網信息。
  為了回應這些情緒,奧巴馬總統宣佈了一些旨在約束該局的有限的改革措施,但它仍舊是一個難以控制的機構,致力於收集和存儲大量數據,而這些信息過去曾被視為個人隱私。因此,不管主流民意如何,現狀並未改變。
  在這裡,我們再次看到民意與政府活動之間的鴻溝,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政府活動將受到民意的約束。美國人民對於自己可以對政策產生重大影響,也沒有太多信心。
  設法壓制
  最後,看看2013年5月昆尼皮亞克大學進行的一次調查,當時正值國內稅收署(IRS)高層官員利用職權打壓奧巴馬政敵的醜聞被披露。一些國會調查報告說,這些官員有意刁難一些申請免稅資格的非營利機構。在很多人看來,這樣做的目的是,迫使這些組織退出2012年的選舉。
  昆尼皮亞克大學的調查說明,美國人不希望一些冷酷無情的混蛋來管理IRS,或是在這個強大的機構里橫行霸道。他們希望關於IRS濫用職權的指控能有個說法。但是這樣的說法似乎不會有,因為政府不覺得自己有責任回應主流民意。眾議院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委員、共和黨議員吉姆·喬丹寫道,總統在國會的支持者知道,政府對此事的解釋是“一派胡言”,但他們仍選擇掩蓋事實。
  不管事實是否如此,無可否認的是,在這件事上,政府正在壓制民意。這又成為主流民意與政府行為間鴻溝的一個例子。
  事情不能一直這麼下去。要麼人民拿起被賦予的民主工具起義,從失控的管理者階層手中奪回權力,否則,我們將進入一個漫長而黑暗的民主嚴重倒退的時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y89xyhzj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