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雯潔,實習生範春苗報道:18日下午3時,龍舟說唱藝術家吳家耀一曲即興創作的龍舟說唱拉開了《花地講壇》的序幕。由《羊城晚報》副刊編輯部、廣州市天河區圖書館聯合主辦的“花地講壇”,計劃每月在天河區圖書館舉辦一次,將邀請嶺南文化傳承人及藝術名家在嶺南文化分享、文學文藝鑒賞、優質生活倡導等方面與讀者和聽眾互動,也為市民周末休閑和“充電”提供了好去處。
  首期講座以《廣府說唱——嶺南文化的清明上河圖》為題,《粵韻清音——廣府說唱文學》作者、羊城晚報記者鐘哲平不僅與大家分享了木魚、南音等的源流與各種坊間故事,還為現場聽眾播放木魚、地水南音、龍舟、粵謳等不同類別的廣府說唱名家名曲,現場充滿了笑語和樂韻。
  記者分享南音巔峰之作
  老藝人即興創作龍舟歌
  “廣府說唱種類繁多,大致包括木魚、龍舟、南音、粵謳等幾種體裁,在長達三四百年間演變、並存。”鐘哲平用普通話和白話,“雙語”向觀眾講述廣府說唱的發展和演變:木魚多是長篇故事,東莞一些水鄉現在仍有盲人歌手靠唱木魚歌為生;關於龍舟有一個故事,順德龍江一個落魄公子自製小鑼鼓掛在胸前邊唱邊敲,成了“短調木魚”,也就是龍舟歌;南音又是雅化的廣府說唱,使廣府說唱文學達到藝術的巔峰,代表作有陳鑒的《閔子騫御車》;而粵謳轉腔豐富,又比南音更多了一些時聞群情……
  “無論是哪種說唱形式,都大量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嶺南風土人情和舊城風貌。”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領略廣府說唱的藝術魅力、區分不同說唱形式的風格特色,鐘哲平還播放了大量珍貴錄音及經典名曲,勸善內容的《孝順語》、展現傳統民俗的《男燒衣》、描述廣府名勝漱珠橋的《嘆五更》、展現舊時城隍廟特色景觀的《廟前》等等,這些經典曲目讓觀眾們大飽耳福。尤其是陳鑒的《閔子騫御車》,被稱為地水南音的巔峰之作,不少曲句,似唱似白,聽來覺得很隨意,而陳鑒的唱腔短促停頓較多,欲斷還連,別有一番風味。
  龍舟說唱藝術家吳家耀也特地來到現場,只見他手持一支上端夾著木雕小龍舟的長棍,胸前掛一副小鑼小鼓,敲擊節拍和唱,不用其他樂器伴奏,一曲《賣欖歌》,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賣欖人的神態,讓觀眾如身臨其境,贏得熱烈掌聲。
  媽媽粉帶孩子來聽南音
  觀眾大飽耳福意猶未盡
  “這些曲目都很有廣州地方特色,唱詞都是很有特色很有代表性的文字,很好聽!”長達兩小時的講座結束後,不少觀眾仍然意猶未盡。特地趕來的李先生表示,自己大飽耳福。而不少廣州本地人及“新廣州人”都表示,此次的講座讓他們大漲“姿勢”,尤其是龍舟的現場演唱及經典作品播放時,“令人深受感染”,同時期待對廣府說唱有更細緻全面的瞭解。而作為廣府南音的發燒友,陳小姐特地帶著4歲的女兒前來聽曲,“作為一個廣州人,我竟然是聽到《胭脂扣》里張國榮唱的《客途秋恨》才知道南音,真是很慚愧,我今天特地帶女兒來感受下廣府說唱的美妙。”
  而主辦方之一、天河區圖書館館長劉馳表示,與羊城晚報合作舉辦“花地講壇”的初衷,便是希望借力晚報在文化方面的資源優勢,讓普通的老百姓能夠近距離地欣賞和接觸嶺南地區璀璨的文化藝術瑰寶。
  記者瞭解到,“花地講壇”計劃每月在天河區圖書館舉辦一次,待定講座主題還包括《粵語詩的獨特魅力》、《晚清、民國的嶺南學人》、《漫游嶺南古村落》及《雲山珠水話滄桑》等。
  李雯潔、範春苗  (原標題:資深記者講述廣府說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y89xyhzj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